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学想要在飞速发展的天府新区获得认可、取得关注、办出成绩,有多难?
天府新区湖畔路中学前身——煎茶中学始建于1931年,是一所有着浓厚的红色文化基因和茶文化基因的学校。但地处乡镇,在各项资源上,跟成都中心城区的学校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如今,天府新区的飞速发展,也带动着整个新区教育资源的飞速提升,名校、名师都纷纷涌入。在这样毫无优势的条件下,湖畔路中学的中考却仍然能在全区排名中名列前茅,这离不开学校在课程改革中做出的各项努力。
“放手一搏”换来“勃勃生机”
“我们在课程上贯穿五育并举,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给孩子最适宜的教育。”在白川校长看来,所谓“最好”,并不是单一地指成绩最好,而是综合性的要求,在多元化的综合学习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逐步提升的“最好”。
2016年,白川校长担任煎茶中学校长之后,为了给每个孩子最适宜的教育,他决定进行课程改革,他表示:“我们已经在最低谷了,就算改革失败,也不可能再低了,但如果改革成功,那就是我们学校提档升级的机会。”
给学生个性发展的机会
2016年以前,煎茶中学的各项成绩在天府新区处于下游,很多同学无法在学校里获得成就感,学校里也就无法形成阳光自信的氛围。白川校长作为在职高工作了20年的职业教育人,亲眼见到了很多在基础教育被遗忘的人,却因为在职高时教师的关爱和学校给予的舞台,成长发展为非常懂事的合格公民甚至卓越的人才。因此,白川校长明白,学生需要个性发展的机会。
于是,煎茶中学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艺术类长课、技术类长课、体育类长课、七彩人生课程、阳光体育课程、七彩阳光课程、多彩世界课程,以“明志明礼、求善求真”为办学理念,构建了“善真”课程体系。
构建“善真”课程体系
呵护学子兴趣发展
2015年时,白川校长曾在泡桐树中学跟岗学习了一年,在跟岗学习的过程中,白川校长深深地认同选课走班的意义与价值,但目前的煎茶中学,师资、场地、资金都无法复制泡桐树中学的选课走班模式。于是煎茶中学在实践探索中边行边试,终于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普通薄弱学校的“分层分类、混合走班”道路。
“学校设置这些特色长课,并不是要求同学们全都一定要学出什么成果,更多的是将同学们对事物的探究、好奇以及兴趣感呵护好。”白川校长认为教育要尊重天性、张扬个性、扬长避短,教育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而不是一步步地扼杀孩子的天性。
从艺术到体育,这些特色长课不仅能给同学们一个展现自己、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还能让同学们拥有一个终身发展的兴趣爱好和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为此,煎茶中学将每周二、周四下午腾出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让同学们上特色长课,戏剧、民族舞、茶艺、国画、3D打印、机器人、趣味编程、柔道、跆拳道、足球、篮球、田径,当铃声响起,原本还在一个教室里学习的同学们都纷纷奔向了不同的教室,如同奔向了另一种生活。
在开发课程的同时,煎茶中学还进行了评价制度改革,完善了“绩点考核”制度,拟定了“学生个人绩点考核细则”。“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优生”,个人常规、学习考核、选课点位、艺体比赛、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都纳入了学生的考核范围,让同学们更能发挥自己所长,绩点考核制度也激发了同学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改“落地生根”
口碑与认可“遍地开花”
白川校长曾说:“只要给每个孩子适合的教育,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教好,教育好的。”如今,他的教育理念不仅在课程改革中“落地生根”,并且取得了“遍地开花”的成果。
经过六年的课程改革,在这种个性发展得到了充分机会的教育中,同学们在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也收获颇丰。技术方面,学生参加2021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四川省机器人比赛中,煎茶中学的同学们更是打败了成都七中初中,荣获了四川省一等奖。体育方面,学生参加成都市第十四届城运会柔道比赛获得2金4银4铜,3个第5名的好成绩。艺术方面,学生参加天府新区艺术节诵读、校园剧、校歌比赛、合唱比赛等,均获得一等奖。
在这种五育并举的多元发展中,煎茶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更是逐年提升,教学成绩从全区中等偏下到位居前列。学校的学业质量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获得上级部门认可的同时,煎茶中学也取得了家长们的口碑。
蝶变新生
面向未来的新时代生态学校
2021年5月,煎茶中学正式更名为湖畔路中学,入驻了四川天府新区核心区域——科学城,开始了建设面向未来的新时代生态学校的步伐。学校聚焦“湖畔”二字,由“水润万物而不争”“土养万物而不弃”,凝练出学校的教育思想——润养教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畔路中学就似那营养丰富的泉水、富饶肥沃的土地,润养着湖畔学子,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湖畔路中学在继承发扬煎茶中学课改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一切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通过高效学习、多彩活动、自主管理、多元评价,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学校还充分利用社区、自然资源,开发了以“探秘兴隆湖”为主题的9门跨学科融合课程,打破学科壁垒,进行跨学科融合,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湖畔路中学的特色长课增加了学生社团课,即由特长学生当老师,给其他同学上课,给特长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还充分利用了天府新区体育教师共享中心的优质资源,特色长课的师资由共享中心专家型教师、校内教师和学生构成。
在多元评价方面,湖畔路中学还将绩点考核本升级为《“逐梦湖畔”学生手册》,学校各部门、班主任、学科教师都可以通过盖章认定学生在方方面面的优秀表现,每一个印章都是对学生的肯定与点赞。获得印章多的学生可以申请成为“湖畔之星”,半学期一评,名额不限,符合基本条件的学生都可以申请,从而使更多学生有机会得到肯定、表彰和鼓励。
湖畔路中学的课程改革将一直进行下去,并逐步形成办学特色,为天府新区所有学校提供借鉴与参考,助力新区教育继续高质量发展。相信在美丽的兴隆湖畔,一所面向未来的生态学校、现代学校正在崛起。(陈海燕 毛逸舟)
从乡镇中学到新时代学校,湖畔路中学,课改,蝶变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