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线

热线:028-85056429 通讯员QQ群:197538807
投稿邮箱: 2629731537@qq.com

温江实幼教育集团彭海霞园长应邀参与《教育家》圆桌论坛

来源:成都市温江区实验幼儿园  作者:张红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2-03-23

《家庭教育促进法》已于今年1月顺利实施,至此家庭教育已然上升为“国事”。然而,现实中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有时却容易产生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在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巧妙化解家校关系中的矛盾,帮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2022年3月10日,省、市、区三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温江区实幼教育集团总园长彭海霞应邀参与由光明日报杂志编辑部主办的第152期《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活动。IQh四川教育在线

IQh四川教育在线

IQh四川教育在线

此次活动以“构建良性家校关系,学校应该如何作为?”为主题,围绕如何把握好家校关系的边界;如何帮助一线教师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如何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长三大议题展开专家见解分享,成都市新都区教育局德育与宣传科科长史美、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副校长陈冠华以及重庆市二塘初级中学校长张忠然等十余位嘉宾在论坛中侃谈理念、明示措施。IQh四川教育在线

针对“如何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长?”这一议题,彭海霞园长针对学前教育阶段家长关注热度较高的幼小衔接话题,结合实幼集团在此方面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以“幼小衔接三锦囊 家园共育探良策”为题,从如何正确理解幼小衔接内涵,怎样审视幼小衔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问题,有效的家园共育小锦囊三部分,从认识到行动深刻地提出了帮助家长们提升科学幼小衔接教育能力的方法。IQh四川教育在线

IQh四川教育在线

一、正确理解幼小衔接的内蕴IQh四川教育在线

彭园长指出幼小衔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同时,她借《入学准备指导要点》强调,根据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需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入学准备教育应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更不应用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IQh四川教育在线

二、幼小衔接面临的问题IQh四川教育在线

她指出,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为幼儿园教育有小学化倾向、家长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幼儿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弱的情况,这些均会对幼儿幼小衔接良好能力、品质、性格的培养产生羁绊。IQh四川教育在线

三、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家园共育小锦囊IQh四川教育在线

在立足国家政策导向、剖析背后的教育困难后,彭园长从观念、行动、方法三方面提出了自己在幼小衔接方面的锦囊妙计。IQh四川教育在线

锦囊一——观念转变正方向IQh四川教育在线

彭园长从幼儿发展特点、幼儿园与小学的学习生活区别、人际交往中的关系、学习评价等方面提及各自的区别,强调家长要建立起科学的育儿观,把握好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正确看待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明确幼小衔接的方向,为孩子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全面做好入学准备。IQh四川教育在线

锦囊二——教育行动重科学IQh四川教育在线

从幼儿园来讲,科学做好幼小衔接要重点把握好教育内容与形式。彭园长提出:一要把握好幼小衔接内容;二要探索多种方式的幼小衔接活动;三要注重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四要增强幼儿服务能力和自理能力。IQh四川教育在线

锦囊三——家长教育有良策IQh四川教育在线

关于家长教育彭园长提出:一要把握幼小衔接关键,家长应转变观念,抓住孩子入学的关键素质,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关注和培养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能力、性格和品行,提升孩子的自主能力、适应能力和自信心;二要做好四个准备。即做好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并倾心整理、推荐了各准备中需要完成的清单内容,以此为家长帮助孩子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改变,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软着陆”提供了详实的方法参考。IQh四川教育在线

家庭是学校重要的教育合作伙伴,只有赢得家庭的支持,学校教育才能事半功倍。而幼小衔接更是家庭与幼儿园、小学等各方面社会因素合力共育的过程,此次分享,不仅交流了幼小衔接的科学观点、共享了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在与数十位研讨嘉宾在线畅聊家庭育儿的良方中,共同对改善家庭教育关系、促进家校和谐、共进方面提出了可行性举措,为孩子的美好成长奠基。张红IQh四川教育在线

彭海霞园长,《教育家》圆桌论坛
责任编辑:管理员  由四川教育在线网整理发布
网站简介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9259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25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850号 川广审批准字[2019]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22〕3363-03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029
广告联系QQ4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