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线

热线:028-85056429 通讯员QQ群:197538807
投稿邮箱: 2629731537@qq.com

刘代贵:借课程建设之力 扬职教改革之帆

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网站编辑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7-05-08
xLv四川教育在线

3.教学内容专业化xLv四川教育在线

提到职业学校,大多数老师总会与具体专业相联系,会自热而然的想到具体的专业课程。殊不知基础课教学也是专业课程建设的一部分,数学、语文、英语、德育教育等学科的的教学工作看似独立,但课程设置必不可少,应使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为专业学习服务,形成专业对接。例如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满足电子应用计算要求,英语课程应单独设置电子类专业英语教学任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形成认知串联,学科与学科间形成交错的系统,使各个课程变成一个整体,而非独立的个体。xLv四川教育在线

4.提升教学条件xLv四川教育在线

如果说教学内容是一棵树那么教学条件就是土壤,肥沃的土壤会促进树苗的生长,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提升教学条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空间十分丰富,有理论教室、校内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合作企业等,学校从学生的桌椅、教室多媒体的配备、实训设备的更新、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的调整等条件都分期、分批的落实,教学条件的保障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大大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还为现代教学手段的置入提供了铺垫。xLv四川教育在线

5.置入现代教学手段与模式xLv四川教育在线

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校园资源,信息技术,挖掘利用各种资源。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手段的推广,都是丰富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将课堂还给学生,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研究、判断、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真正地脱离课堂“教”的位置,而是站在学生的身边,变身成为一个“学”的助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掘学生创新的原助力,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鱼。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理实一体,真正践行“学校企业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员工合一、作业产品合一”办学思想,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和英国的“学徒制”,将企业在教学中的作用凸现出来。积极联系企业,将订单化培养机制推广深化,为企业培养优良的生源,同时引进企业技术人才作为技能指导教师,满足学生生产实践训练需求,并签订合作协议,完善合作细则,保证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受益。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与企业的合作,力争优质循环,逐步实现“产教融合、三级培训”、“前校后厂、产学结合”的多元人才培养理念。xLv四川教育在线

6.监测教学效果xLv四川教育在线

课程建设检验于教与学的实施过程与效果,因此其评价机制应立足课程建设的制定、筹备、实施、收效各个环节,真实性与有效性直接反应课程建设的成败。课程建设的每一阶段要及时仿真监测其效果,主要应从如下4个方面入手:xLv四川教育在线

(1)课程建设方案与实施计划评价。课程建设方案要具备方案设计先进性、课程设计实用性、建设计划拓展性、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一致性、课程设计与专业特色兼容性。xLv四川教育在线

(2)课程建设筹备与投入评价。建设过程中要保证师资力量充足,硬件设施齐全,教师参与度,课程建设开展得到充足的保障。xLv四川教育在线

(3)课程建设实施过程评价。通过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状况观察、学生对课程实施四个方面进行课程实施过程评价,xLv四川教育在线

(4)课程建设实施效果评价。课程建设有无后续探究性,学生、企业、社会的满意度,以及教师对课程改革后教学效果改观的看法。xLv四川教育在线

7.凸显课程本土化特色xLv四川教育在线

结合学校专业建设特色及学生发展个性需求,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以满足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广泛的应用校本教材,使校本资源通过实践不断完善,物用其处。xLv四川教育在线

积极改变课程模式,调整优化课程结构,结合学科特点综合实践教学,在减轻学生理论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技能学习质量,根据专业个性化特色,结合专业学生特点,课程内容建设可大胆采用项目式教学,任务式引领,结合生产实际,融入行业行为规范,使课程内容不拘泥于形式,要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加入企业元素,增强企业合作版块,课程建设围绕“产教融合”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利用学校实训工厂, 实现“前校后厂、产学结合”的培养理念,力争实现三级培训,即学校培训、企业培训、社会培训,将学生培养成为出校门就能进上岗位的合格毕业生。

责任编辑:田媛  由四川教育在线网整理发布
网站简介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9259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25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850号 川广审批准字[2019]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22〕3363-03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029
广告联系QQ4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