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教育部“双名计划”何云竹园长携绵阳市学前教育培训者培训班全体学员走进四川省教科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在真实教育场景中聚焦幼儿园内涵发展关键要素,共同探索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同时还有来自内江市的幼教同仁以及省教科院附幼的联盟园代表,共计162人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参访的园长老师们沉浸式参观了幼儿园的环境及游戏活动,园所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成为对话的“语言”,老师们也近距离感受了省教科院附幼“自由·发现·探索·成长”的办园理念与附幼乐园游戏的深度融合。
参观完环境后,省教科院附幼党支部书记、园长李隆庆对何云竹园长及团队一行的到访致以诚挚欢迎。她提到,何园长深耕幼教领域,对学前教育始终保持热忱探索,也是四川省学前教育的一张名片。同时,李园长也谈到与绵阳市花园实验幼儿园的缘分,花实幼是一所具有30年历史的园所,省教科院附幼只有3岁,但是在3年成长的时间里,附幼依托着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造的团队,不断生长,实现超速发展。最后,李园长强调,尽管两所园所发展历程不同,但教育初心始终相通,更会在其指引下开展深度合作、协同发展,探索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新路径。
随后,绵阳市花园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何云竹讲话,她首先对省教科院附幼提供交流互动平台表示感谢,并以“三美”为核心分享了她对省教科院附幼的感受:环境美——美在友好互动的儿童空间、自由自主的游戏环境;教师美——美在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行动间有指导;儿童美——美在热情大方、专注游戏、亲近可爱。
何园长用自己亲自写的横批为“隆心竹梦”的一副对联“竹韵拔节高,庆云育新苗”赠予李隆庆园长。这份以“竹”寄情、以“庆”寓志的珍贵赠礼,不仅巧妙嵌入了两位园长的名字,更传递着“以竹之韧劲共育新苗”的深切期盼和高度赞扬。何园长也借此谈到希望两园以此次交流为纽带,在“隆心竹梦”的共鸣中携手前行,共绘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画卷。
省教科院附幼教学负责人刘佳灵以《园所内涵发展的三条路径》为主题,系统阐释了园所文化构建的深层逻辑。通过师资素养培育体系、课程动态生成模型、教研共生机制、活动价值转化四大维度,全景式呈现了“慧玩”课程从理念架构到教育现场落地的闭环实践。其专题分享既包含基于实证案例的学理剖析,又深度解构教师团队在课程研发中“形而上之思”与“形而下之行”的辩证关系,彰显出学前教育工作者特有的方法论自觉与教育智慧沉淀。
下午,省教科院附幼刘慧杰和童晓红两位老师进行了游戏案例分享,两位老师分别以幼儿角度的解决问题和教师角度的指导思考为缘起,介绍了木工馆和建构馆细致扎实的游戏支持策略,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这些案例是老师们在附幼乐园游戏中智慧的体现,两位老师的分享,既是教师支持策略的“经验解码”,更是儿童学习力量的“生动宣言”。
最后,省教科院附幼教学副主任潘幕元老师以“玩出好身体”为核心,系统阐释了体育教育的创新实践路径。潘老师提出三位一体的实施框架:以运动技能专业发展为基石,通过游戏化教学手段构建课程体系,结合动态化体质监测形成质量闭环。在具体实践中,强调立足园所实际需求,通过目标导向的内容编排,将体育游戏有机融入幼儿成长各阶段,最终实现运动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协同发展。
此次跨域交流在春日的暖阳中圆满落幕,这次教育智慧的交融与碰撞为四川学前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幼教故事在省教科院附幼的院子里交织。此次交流不仅是园所间的对话,也是一场关于教育初心的双向奔赴,省教科院附幼也会在“自由·发现·探索·成长”的办园理念下,长出属于自己的生命气象。(江蕾 通讯员 敬一丹)
跨域交流促发展,省教科院附幼,携手幼教同仁,共探学前教育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