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术,让幼儿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成都市锦江区东湖幼儿园开展了以“小手编织大世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编织技艺,让“乐娃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树立民族自豪感。
一、兴趣萌发:邂逅编织之美
活动始于一次日常的楼道行走,楼梯两侧陈列的编织作品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这些是怎么做出来的呀?”“我也想来试一试!”拉开了探索编织世界的序幕。孩子们带着好奇,纷纷从家中带来毛线、木棍、纸板等材料,迫不及待地想要亲手创造。
二、实践探索:编织中的成长与协作
在“趣玩编织”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工匠”,用木棍搭建框架,尝试用毛线进行缠绕编织。从单色到多色、从简单形状到复杂图案,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线太短、结构松散、缠绕不整齐等问题,却通过同伴互助迸发智慧火花:“请小朋友帮忙固定筷子”“用新毛线接长继续编”“贴步骤图规范操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交叉固定”“均匀缠绕”等技巧,更在合作中体会到分享与协作的快乐。
三、文化延伸:从毛线到草编的多元体验
活动并未止步于毛线编织。孩子们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生活场景,发现了竹子围栏、草编衣物、皮影装饰等多样的编织形式。在集教活动中,通过绘本《外婆的草编鞋》,他们了解到草编这一非遗文化的历史与技艺,触摸稻草、感受其特性,开启了“初探草编”之旅。三股辫编织时,总结出“两边压中间”的规律,还通过分工合作解决了稻草易断、松紧不均等问题。喷壶湿润草料、分段接力编织等巧思,展现了乐娃们的创造力。
四、创意绽放:传统技艺的童心跳跃
随着经验积累,孩子们不再满足于基础编织,而是向创意作品发起挑战:从材料选择到结构设计,他们将传统技艺与童真想象结合,赋予编织品新的功能与趣味。传统工艺在乐娃们手中焕发出灵动的生命力。
此次编织系列活动,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从毛线到草编,从模仿到创新,孩子们用小手编织的不仅是精美的作品,更是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与传承。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在实践中树立民族自信,这正是幼儿园开展活动的初心。(翁玉华)
传统文化润童心,东湖幼儿园,萌娃,小手“编织”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