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推进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区域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2025年5月13日,由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主办、双流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自我评估试点组承办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推进会暨自我评估项目阶段成果展示活动”在成都市双流区协和幼儿园主会场及4个分会场顺利开展。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昊,深圳市罗湖区托幼幼教集团总园长马岚,杭州市滨江区白金海岸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华萍,苏州市吴江区雅辉幼儿园园长王颖进行现场指导。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卿子俊,双流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曦,双流区教育局学前科科长高永红,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谭红,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叶美蓉,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室教研员韩萍、杨晓利,双流区教育局学前科干部徐欢、鲁雪及全区公民办幼儿园园长共计100余人参加活动。
主会场:成果领航提质 经验共享共进
1、游戏现场观摩
活动正式开始前,与会领导、专家在协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巫小芳的带领下先后观摩了协和幼儿园园所环境、自主游戏现场。每一个鲜活、有趣、真实的活动现场都呈现了幼儿园践行“协同成长、和悦人生”理念的保教实践,顺应幼儿成长节奏的活动在悄然发生。
2、专题汇报
活动伊始,双流区教育局学前科科长高永红全面汇报了实验区建设一年多来的阶段性经验与成果。通过构建“1532”实践模式、优化“1+1+N”改革路径、创新“三主七环”教研模式、“三重螺旋”自评模式、“双轨六阶”师幼互动研究推进模型,形成了《自我评估60问》《师幼互动教师行为检核表》《师幼互动十二箴言》《家园校幼小衔接协同共育手册(总册)》等70余项优质成果,并搭建“幼教改革之窗”数字化共享平台,实现区域经验辐射。高科长强调:“改革的核心是回归教育现场,让每一所幼儿园、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变革中实现内生成长。”
随后,协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巫小芳代表双流区自我评估试点园分享了试点园自我评估的探索历程。从《百问百答》到《自我评估60问》,从“五圈协作”评估体系到“五色标签与符号”分级响应机制,自我评估试点组通过理念革新、工具迭代和生态重构,推动自评从“任务清单”走向“专业自觉”,为全区幼儿园提供了生动范本。
双流区机关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万莉分享双流区机关幼儿园在入园环节的探索实践。万园长深入剖析传统入园活动组织中的“省力式管理”问题。通过构建“三式链接”园本评估标准(链接权威、链接经验、链接现场),开发《生活活动自评手册》及“红黄绿”三色分级响应机制,推动教师从“经验依赖”转向“专业觉醒”。现场展示的“兔子签到墙”“晨间户外任务”等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儿童视角”在自评中的核心价值。
双流区东升丰乐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郑建梅分享他们在餐点环节自评中做出的探索。该园所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巡班网络”(园长纵向巡、保育横向巡、幼儿参与巡、家长体验巡)及“四阶追踪机制”(日巡—周汇—月研—期评),推动保育教师从“机械执行者”转型为“专业洞察者”。
音美幼儿园副园长王文姗与立格幼儿园副园长王梦洁联合汇报两园所午睡环节的自评实践。针对午睡环节“高控管理”与“儿童需求忽视”的痛点,两园组建跨岗位教研共同体,通过“赋权—赋镜—赋策—赋形”四阶行动框架,构建《午睡评估标准》。案例“九妹三段哄睡法”“航航自主入睡挑战”等,展现了教师从“被动执行”到“专业自觉”的跃迁,真正实现“标准即实践”的教育生态。
新书发布《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自我评估60问》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自我评估60问》围绕幼儿园在开展保育教育自我评估过程中常见的60个问题展开讨论,覆盖了自我评估的关键领域,更加关注教育过程中的评估关键点,如,“师幼互动”“幼儿观察”“一对一倾听”“自主决策与指导”等,解答聚焦实际操作层面,每一个问题都附有具体的实践案例和具体策略,帮助教师和管理者在自我评估时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并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自我评估的需要。
刘昊教授以激励者的身份向大家推荐这本凝聚双流智慧的成果。他详细描述了书的设计和内容,强调了自我评估的重要性,他认为这本书不仅值得大家学习,也是持续自我发展的起点,能激发幼儿园的活力并带来实质性的保教质量提升。
专家点评
马岚园长分享了罗湖区托幼幼教集团自2018年开展区域性过程性质量监测的探索历程,强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持续优化与改进推动实践深化。她也针对自评减负,提出了“渗入式”与“周期式”结合路径:将评估思维融入巡班、半日观摩、总结、教研等日常工作中,避免形式化负担。同时倡导“看见评估之外,看见标准之上”,关注评估指标空白处自然生长的教育价值,以此拓展质量提升的实践空间。
刘昊教授提到自我评估并非增加压力的外部考核,更非机械化的对表打分,而应成为教师日常工作中自然渗透的思维方式,如同空气般弥散于教育实践的每个细节。他还提到自我评估的核心方法在于“做前有标准”——以专业框架为指引明确行动方向;“做中有反思”——通过“每日三省吾身”检视教育行为与儿童发展的适配性;“做后有迭代”——以“见贤思齐”的态度吸纳优秀经验,推动持续改进。
领导总结
最后,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卿子俊作总结发言。他对自我评估试点组的实践探索给予高度认可,并指出本次活动是双流区幼教同仁深化学习、共研共进的重要契机。他强调,评估工具的设计需关注教师专业焦虑的消解,同时警惕指标固化对教育生态的局限,对此,他进一步阐释道:“教育最动人的风景,往往在评估标准的留白处悄然生长。”
分会场:回归教育现场 深耕游戏自评
5月13日下午,分会场聚焦“游戏中的自评实践”,通过实践汇报、游戏观摩、教研研讨、专家点评等形式,深入探讨游戏和自评的有机融合。
1、永安幼儿园分会场
活动伊始,科研副主任张清芳作了题为《以评促建,以思促变——赋能建构游戏质量破圈出彩》的经验分享,全面阐释了园所在建构游戏自评之路上的探索与实践。
接着,保教副主任李春燕带领教师通过“遗珠拾粹”式教研开展了建构游戏自评,在思想碰撞中优化了原有自评指标。
活动最后,苏州市雅辉幼儿园王颖园长充分肯定了幼儿园在自评实践中的积极探索和有益收获,并聚焦“循证实践”进行了《以自我评价赋能建构游戏质量提升》微讲座,为园所后续自评探索提供了科学指引。
2、怡心第三幼儿园分会场
活动中,徐图艳园长以《知与行的探索:从外在标准到内在自觉》为题,从政策、模式、实践、共生四维度,分享怡心三幼表演游戏自我评估经验。
随后,卢易老师带领老师们开展“遗珠拾粹”教研,带领众人走进户外表演游戏现场,以“对对碰”“连连看”等方式,连接实践观察与评估要点,完善评估指标,推动教育行为优化。
最后,华萍园长进行专业点评与指导。肯定了园所“理论建构—实践重构—经验编码”闭环自评流程,并指出表演游戏三大突破方向:深化角色互动、实施支架式情节创编支持、推动材料使用符号化升级。
3、怡心第六幼儿园分会场
活动中,宋佳珈园长作了题为《秩序重构与自主发展:基于园本评估的户外角色游戏实践探索》的案例分享,以洗车站焕新之旅故事娓娓道来,讲述怡心六幼在萤火虫教研模式中迸发的生机样态。
接着,参会人员参观了户外角色游戏现场,再通过遗珠拾粹教研模式,对照指标对游戏现场教师“幼儿社交”等话题进行分析,借以完善指标。
最后,刘昊教授点评指出“游戏核心价值”是下一步指标做减法的观点,为接下来游戏开展和指标迭代指明了方向。
4、怡心第九幼儿园分会场
活动中,郭佳丽园长以“捕捉 共生 赋能”为主题进行幼儿园追逐游戏自评实践汇报,详细呈现了幼儿园在追逐游戏中的实践路径。
接着,参会教师分两组对大班追逐游戏《老鼠偷油》进行现场观摩,沉浸式了解追逐游戏的真实样态。
游戏后,开展“遗珠拾粹”的教研,进一步优化和丰富评估标准。
最后,马岚园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指导,她表示,有价值的游戏是推动幼儿深度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追逐游戏的自我评估要做到评估标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以促进儿童发展,增强教师自评意识和评估能力。
此次活动加强了过程指导与经验交流,充分展示了自我评估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充分发挥了实验区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区域内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下一步,双流区将持续深化“扎根一线、服务实践”的实验区探索精神,加力、加快提升区域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为国家实验区建设提供“双流样板”。(江蕾)
成都市双流区协和幼儿园,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