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线

热线:028-85056429 通讯员QQ群:197538807
投稿邮箱: 2629731537@qq.com

(教师荐书)华阳中学朱永超

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06-13
QQ截图20130613175426.png
    我是一名忠实的阅读爱好者,因为喜欢,所以我一直把书籍当做最好的朋友。这些年,我的的阅读范围非常的广阔,从教育学、心理学、地理学到人文社会科学,都是我重点阅读的选择。在教育学中,那些独具特色、主题鲜明的教育文章,那些理论精辟、文笔生动的作者随笔,尤其是那些贴近一线教师生活的教学心得、随笔感悟,让我犹如找到了寻觅已久的知音。曾记得那一次次忘我阅读,仿佛看到了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一幕幕,让我一次次地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
    通过阅读,我领略大家风范,感受着成功教育的魅力;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里,一篇篇教材教法研究的论文,一篇篇优秀教学案例,让我享受着丰盛的教育大餐;在《中国德育》期刊里,我分享着老师们成功的教育艺术,学习着全国各地优秀的德育工作方法,给自己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渠道。
    关于教学,我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曾经我在爱因斯坦的文章中看到这句话,随后发现,它很可能脱胎于怀特海的一段论述,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有价值。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细节很容易忘记,一旦需要它们,又很容易在书中查到。因此,把精力放在记住知识的细节,既吃力又无价值。  除去知识的细节,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从此习以为常,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素养的东西。
    在日常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因为,我非常赞同爱因斯坦的建议:给教师使用强制措施的权力应该尽可能少,使学生对其尊敬的唯一来源是他的人性和理智品质。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人们常说,教师要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知道有多难。作为一名高中老师,爱成绩好的学生似乎更容易些,教师的目光常常被他们吸引,即使他们犯了错误,教师都会觉得是那么的可爱;但是,在我们的学生里还有一个群体是容易被忽视的,他们的特点是默默无闻,很听话,不惹事儿,如果不走动的话你可能都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就是这个群体的学生们,通常都有一颗脆弱的心,他们很少能够获得老师和同学正面的肯定和尊重,他们常常因自己的成绩不理想而自卑,对于很多事情只是默默地承受,我们似乎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我们有时投向他们的目光实在太少了,很多时候他们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我想我要常提醒自己,多多的去关注他们,有意识地去爱他们,要经常俯下身子,竖起耳朵,去聆听他们的心声;我还要提醒自己,要常常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悲悯的心、博爱的心,让爱与尊重时刻荡漾在这些容易被“遗忘”的角落。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段话,感觉挺好,就作为这个教育故事的结束语吧。“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太阳的姿态,不管学生是参天大树、还是田间小草,都要让他们有得到阳光普照的权利;不管他是富贵的牡丹,还是路边羞涩的小花,都要让他们有开花的权利”。
QsV四川教育在线
推荐图书:《提升精神与智慧力量》《终身教育引论》《亚洲“四小龙”课程实践研究》

1、《提升精神与智慧力量》——优秀教师的觉醒之路。
    优秀教师的成长最为关键的是自己内心的深度觉醒。当把自己日常的平凡工作与国家的千秋大业、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深刻领悟到教育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价值与意义。”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孙宗良编著的《提升精神与智慧力量》一书序中如是说。
  本书涵盖教师发展的二十个方面,从教师的职业理想谈起,涉及教师的教育信念、专业追求、文化视野、创新思维、实践精神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逐一阐述优秀教师的二十种基本要义。作者孙宗良,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上海市教师教育专家库成员,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市《语文课程标准》修订项目组成员,上海市名师基地特聘导师。
    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关于语文教学和教师发展的项目和课题研究,并获得上海市教科研成果奖。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语文学习》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00余篇,撰写和参与撰写《新语文课程论》《语文学习面面观》《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等著作20余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重在传承。中外思想家、教育家对教育工作的论著林林总总,丰富多彩,在有限的时间大量阅读,抓住精要,实非易事。书中采用了先录教育名言的方法,引导读者与先哲先贤见面,倾听他们对教育的真知灼见。然后安排“精要点击”,意在娓娓道说一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与读者的合作交流。
   教师要学会自我教育。在众多的教育家中,第斯多惠是最强调教师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的。“教育者和教师必须在他自身和在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的教育的最强烈的刺激”,因为,教师是教育者,他必须为学生做出榜样,必须靠教育自己以首先获取美好的人格,这样才能够“引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别人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别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陶行知先生更为明确地提出:“以教人者教己。”柏拉图的“教育年轻人的同时教育自己”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
  教师要行不言之教。教育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不是教师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做,而是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与领悟到人应该怎样去生活、学习、做人。正因教师是“人之模范”,教师的人格力量才成为整个教育中最有效的因素、最强大的力量;而人格力量恰恰体现在为师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上。如果没有“以德服人”,就不会让学生“心悦而诚服”;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活命水”的浇灌,学生就不会蓬勃生长。
 
  2、《终身教育引论》
    朗格朗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他写的《终身教育引论》是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他倡导的终身教育的观点得到许多西方国家的赞同,被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
   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论述了现代人面临的各种挑战与终身教育的必要性。他主张建立一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他认为,对于所有的人来说,生存从来就意味着一连串的挑战。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人上,放在发展上,放在差异的重要性上。教学要讲求人格化,教育要有意义就必须使每个人按照他自己的本性得到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应是他自己志趣、倾向和能力的一种作用,而不是让他按一种只适用于特定的对象即学得快而且对学校制度顺从的"天才学生"的既定模式来发展。
    作者通过《终身教育引论》这本书阐明了终身教育的概念,书写成于上个世纪70年代,可其中作者朗格朗对于现代社会的一些认识,社会对人的挑战以及由此教育应该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帮助人更好地谋求美好生活,都让我觉得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没有实现。书中提出的终身教育的思想,并因此而要对整个从儿童时期开始的教育进行系统改造的想法,依然是我们现在追求的一个目标。
    教育是对人的“长远利益的关怀”,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更是一种生存的必要准备。因此,在面对社会对人的诸多挑战时,教育应该成为帮助人们应对挑战、更好生活的手段,这就与现存的不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教育体系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可以说,终身教育不是简单地进行成人教育,它的实现有赖于整个基础教育体系进行相应的变革。它是一个整体的、连续的、系统的教育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每个人必须要适应这种发展,所以就必须的学习,得接受新的教育,而且要终身的学习,不然就会被社会淘汰,终身教育观念是对传统的一次性终结教育观念的彻底革新,也是人类对教育与社会关系认识上的历史性飞跃。
 
   3、《亚洲“四小龙”课程实践研究》
    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男,1929年10月生,江苏江阴人。中共党员。苏联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毕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师大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名誉院长兼首席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提及顾明远,很多人都会肃然起敬。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教授曾说他是中国教育的"大哥大",是一个没有争议的人物、一个慈祥的老人。"如果顾明远先生把家中的聘书堆起来,肯定会比他本人高得多。"
    这样一位堪称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之父"的教育家,潜心于教育学研究,一生著述颇多。其中, 1999年主持编写的《亚洲“四小龙”课程实践研究》,是一本优秀的教育比较类书籍。
    亚洲“四小龙”是指新加坡、韩国、台湾和香港。随着“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发展,他们的教育也相应达到发展,“四小龙”课程有各自的特色,也有着相似点。他们课程现代化进程是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或地区的典范。其中,韩国、台湾、新加坡都属于集中管理模式,又以新加坡为最。香港的课程管理介乎集中与分散之间。从历史的发展过程及其未来趋势来看,韩国、台湾都由高度集权趋向于分散化;新加坡由过去英殖民统治时期的分散模式、建国以来的逐步集中、再到未来发展某种程度的分散;香港则由过去的分散模式朝着现在、以至未来的相对集中发展。
在亚洲“四小龙”中,韩国和台湾属于选拔性升学考试制度,受美国的影响较深,香港和新加坡则打上了烙印,在升读预科、报考大学时都采用了资格考试制度。
  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四个国家或地区,从公开考试的模式来看,有资格考试与选拔考试之别;从公开考试的次数及严格程度来看,韩国、台湾、香港基本想念,韩国又最为宽松,新加坡最为严格。另一方面,亚洲“四小龙”都处于儒家文化局圈之内,新加坡华人占绝大多数,台湾、香港均为中国的一部分,四地学生对于升读高等深夜的期望值都非常之高,强调勤能补拙,刻苦用功,所以比之于西方社会,考试竞争都非常激烈,这是四地的共性。
  亚洲“四小龙”的课程还具有相同点:他们同时具有正规化、民主化、科学化。这些特点我们中国内陆要借鉴和学习,有利于中国大陆的课程建设。
责任编辑:管理员  由四川教育在线网整理发布

最火资讯

网站简介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19259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025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850号 川广审批准字[2019]1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川网文〔2022〕3363-03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029
广告联系QQ443652